日前,龍山區吉春社區關工委針對青少年中不同程度地存在“缺乏紅色基因”的問題,開展了“紅色基因代代傳”主題教育活動。
在教育活動中,關工委清醒地認識到,當代青少年大多數都生活在有良好教育的家庭里,再加上學前教育和學校教育,他們身上也打下了一些紅色基因的烙印。但是,由于他們生活在復雜多元的社會環境中,而且又埋頭在五彩繽紛的網絡世界里,除受到的正面教育外,其負面影響也不小,尤其是那些腐朽、沒落的文化垃圾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“網生代”的思想道德行為、改變著“網生代”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。所以,在他們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能吃苦、害怕吃虧、追求物質享受、只顧眼前利益、目光短淺等不良傾向,這些不良傾向正是“網生代”們缺乏紅色基因的具體表現。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吉春社區關工委充分利用我市的紅色資源,組織青少年參觀革命遺址、革命傳統教育基地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憑吊礦工墓、拜謁烈士陵園等,打造具有“吉春”特點的“紅色矩陣”教育鏈條,讓青少年在“紅色矩陣”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、經受紅色基因熏陶、汲取精神營養、改造主觀世界、塑造美好心靈、爭做紅色傳人。
為了使教育活動更加廣泛深入,他們還科學地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,認真開展閱讀紅色書籍、唱響紅色歌曲、宣講紅色故事、回憶紅色歷史等活動。引導青少年追尋傳統之“根”、鑄牢思想之“魂”,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,打好思想基礎,共創美好未來。同時,關工委還根據“網生代”的特長,利用網絡這個平臺,發揮網絡的作用,編排好網絡節目,讓青少年上網學傳統、在線受教育、網下做傳人,樹立遠大理想,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,長大后成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。
主題活動開展以來,關工委引導青少年把不怕流血犧牲,對黨忠誠老實,信念堅定、無私奉獻、艱苦奮斗等紅色基因注入血脈、付諸行動,從而使“紅色基因代代傳”主題教育活動收到了預期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