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山歷史悠久,青銅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,是滿清重要發祥地之一。據《盛京舊志沿革》記載:周代前在遼源市地域就有穢貊、息慎族勞作生息。漢至南北朝屬玄菟郡,西漢以后夫余國據此地。晉朝為高句麗地。后魏為勿吉地。隋朝高句麗仍據此地,中原王朝在高句麗范圍之內設立郡縣。唐朝初年屬河北道安東都護府的南蘇州,唐朝渤海國時,東豐縣屬長嶺府,東遼縣屬夫余府。公元926年遼于此地建黃龍府,遼滅渤海國后,遼源地區屬東京道長嶺府。金代屬咸平路。元朝屬遼陽行省開元路咸平府斡磐千戶所,后為遼東宣慰司轄境。明朝先設定遼都衛,后改為遼東都指揮使司,隸屬于五軍都督府,后設奴爾干都司,東遼、東豐兩縣屬三萬衛管轄,后屬塔魯木衛、司吉河衛境。1619年,努爾哈赤滅葉赫部后,將今遼源市全境劃為大圍場的一部分。1661~1722年,遼源地域正式劃為盛京圍場,專為皇室狩獵用地。
1902年,在奏請海龍廳升為府的同時,在今遼源境內正式設制,西部、東部各建置一縣。東平、西安兩縣均隸屬奉天省海龍府。西安縣城原擬建在老虎嘴子,后改在大疙疸西側設置。大疙疽曾是海西女真葉赫部的東城,現為龍山公園。1903年,改勘城基于大疙疸山。西至半截河,南至東遼河,北至半截河,在中央位置定西安縣衙址。1904年,修筑西安城垣,由商民捐資修筑4座城門,名曰東吉、西寧、南康、北壽。1907年,奉天省改為遼寧省,西安縣隸屬遼寧省。
1912年,遼寧省改為奉天省,西安縣、東平縣歸奉天省遼沈道管轄。同年3月東平縣更名為東豐縣。1914年,屬奉天沈陽道。1920年,劃歸奉天省直屬。1926年,西安縣、東豐縣由三等縣升為二等縣。1929年,歸遼寧省直屬。淪陷時期,
1932年屬偽奉天省,1941年屬偽四平省。1946年2月屬遼北省第二專署。
1947年西安縣、東豐縣解放。1948年7月劃歸遼北省第三專署。1948年10月1日,劃西安縣城區及礦區,成立西安市,屬遼北省。這是市、縣首次分設。1949年5月隸屬遼東省。同年7月西安市改為省直轄市。西安縣政府機關仍設在西安市區內。1952年4月3日,西安市因與陜西省西安市重名,更名為遼源市。因處東遼河源頭地區,故更此名。
1983年10月3日,遼源市升為地級市,城區設龍山、西安兩區,同時恢復東遼縣建制(東遼縣第四次與遼源市分設),東遼縣、東豐縣劃歸遼源市管轄。
(責任編輯:周江軍) [糾錯]